看完了南印导演S·S拉贾穆里的新作《RRR》,之前预告片刚出来的时候,里面一闪而过的白人女性镜头让我隐隐担忧他是不是也落入了《印度往事》那样的后殖民主义语境中,成片果不其然。
比起夸张的开挂剧情,神话般不现实的历史呈现,这种话语上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妥协让我担忧起南印电影的未来。
后殖民理论认为在西方对东方殖民的过程中,知识与权力密切结合,服务于殖民统治。
在西方文学、电影、艺术等影响下,东方在现代化构建过程中逐渐认同和趋向于西方审美和价值观。
这是军队武器殖民结束后的一种更温和也更隐秘的殖民手段——文化殖民。
在后殖民时代,霸权主义和文化依附,西方和东方之间并不是平等的,而是存在着一种权力关系、支配关系。
这种东方观念不断重申着西方比东方优越,比东方先进。
在其指导下,曾是殖民者的西方找到了后殖民时期的定位:把曾经充满压迫与剥削的殖民统治美化成文明征服野蛮。
他们并不回避殖民者的残暴统治,但这一定要由反派角色来完成。
与之对应,必须有一个正面的有同情心和道德感的白人形象。
这个白人,在情节的推动中能够保护东方人。
和《印度往事》一样,《RRR》中也有一个这样的白人女性形象。
她善良、有正义感,对印度人充满好奇和同情心,与作为反派角色的残酷冷血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西方采用此类设定,也是一种心理战术。
它潜移默化地告诉观众,不要一竿子打死殖民者,殖民者中也有善良的人,这些善良的好人给落后愚昧的殖民地带去了文明先进,传播了爱和友好。
这种话术是不是很熟悉?
在故事的渲染下,观众会潜意识里接受这种告知,自觉站在非本我的立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为侵略者的罪行开脱。
而白人看到这类形象,也不会心生反感,因为这类形象满足了他们的骄傲与优越,迎合了内心深处对东方的俯视。
东方还是那个他们想象中的作为“弱者”的东方,他们中有坏人,也有善意的保护了东方的好人。
这种浓厚的殖民色彩叙事自诞生以来,仿佛成了涉殖题材的一条默认的红线,被源源不断地灌输、模仿和复制,越来越根深蒂固。
中国影视也不乏此类叙事。
《南京!
南京!
》中创作者特意设置了一个充满歉意的日本人,《大宅门》中也有一个友好的日本人……明明直到如今,侵略者仍旧充满高傲与不屑,没有道歉也没有丝毫反思,但我们却喜欢一厢情愿地假定人家友好善良,有正义感有道德心,向往和平,并以此建构我们对于近代反侵略史的文艺叙事,一代一代在他者话语里乐此不疲。
殖民者中确实有一些没有亲手举起屠刀的人,但他们,都是冷漠的大多数,享受了前方杀戮者带来的红利与心理优越感。
就像那个把食物丢在地上喂鸡一样施舍给中国孩童的殖民者一样,骨子里带着不屑、不尊重。
虽然没有染上罪恶的鲜血,但也一样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一切,这不能称之为友好。
如果说巴霍巴利王有神话背景支撑,开挂还可以理解,那面对这样一部在真实历史人物基础上虚构了情节来开挂的大片只能说一句:How dare you?
(开玩笑的)上一部巴霍巴利王太成功了,激起了导演超越自我的决心,才让我们看到了这部《RRR》。
其实最近几年印度的抗击殖民者主题挺多的,但米叔的扑街了,康姐的没有水花,也就这部南印度的终于掀起点风浪,从电影名字到宗教隐喻再到开挂,集齐了所有典型印度元素。
一般这种双男主设定演不好就激情满满,但是印度的就很让人放心。
原因无他,形象在那儿。
两个壮汉产生火花?
不可能的,兄弟情才是宇宙真理啊。
以前嫌弃南印喜欢美女配野兽,结果宝莱坞的男主角反而越来越次,南印度的新生代上来后却是越看越顺眼,星二代的质量都比宝莱坞强。
尤其这个舞蹈水平,谁看了不想跳起来扭两下?
故事情节其实很老套,但是导演功底摆在那里,刨除男女感情戏,抗英的主线剧情和场面还是很耐看。
而结尾出现的罗摩神话背景,会让你终于放下心来,这印度味儿对了!
有人提到这片子里女性角色太拉胯,我无比赞同。
一心搞事的总督夫人我们就不说她是不是真有权利能这么干;另一个白人妹妹的人设毫无逻辑,纯粹是为了男主1方便行事而存在,后面就直接消失了……那段两人感情升华的尬舞,突兀而搞笑;男主2的青梅竹马同样如此,她的出现就是帮男主1解围,并与男主2和解。
对此我只想说,导演你怎么回事?
巴霍巴利王里面还有提婆犀那呢?
你照搬一个都行啊。
RRR (2022)7.22022 / 印度 / 剧情 动作 冒险 / S·S·拉贾穆里 / 小老虎 拉姆·查兰
讲述反抗带英殖民者的“抗英神片”,双男主的大爽片,三个小时的时长我看得全情投入,真的好看,我好爱。
画面漂亮,两个男主相识相知相亲相伴那一段,画面真是美好如童话。
音乐好听,开始小女孩唱的童谣真如百灵鸟一般,而刑场那一段我超喜欢,深情,悲壮,激荡。
双男主好好磕,忍辱负重的革命者拉朱深沉坚韧,来自偏远部落的“牧羊人”毕姆纯真勇毅,两个人对彼此的情意都是一片赤诚,好配,好磕,好哭。
以及通过这部片了解到印度电影除了宝莱坞之外还有南印电影,是能与宝莱坞分庭抗礼的狠角色。
在B站想找点粮吃(笑死,完全没有),看到有影视解说up做这个片子,虽然知道这些up大多不会好好说话,但还是点进去看了看,就,果然,全是带着自大与傲慢津津乐道于反牛顿的动作戏,印度电影两大刻板印象,另一个就是歌舞。
这片子的动作戏确实有不合理,但是一个是爽,另一个,是印度特有的,从历史到现代,从神话到现实的,人与神的混沌感,人身上体现的神性,半人半神的表现手法。
大决战前,拉朱被救出带到罗摩神像前的时候,双腿已经被废,根本站不起来,但是之后他以神话英雄般的姿态重临世间,已经是暗示(或者明示)是神救了他,他也继承了神意了。
这两位男主是有真人原型的,但是艺术创作中混入神话元素,很印度,很美妙。
再就是说“无脑”爽片,无脑是怎样无脑呢,无非是剧情简单。
确实这片主线真的很老梗,两男主身份对立却成为朋友,之后是背叛,冲突,虐身虐心,虐完你来虐我,然后误会解除,联手抗敌,happyending。
但是我一直秉持的观点是,没有烂梗,只有糟糕的创作者。
老梗代表着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经典之处,然而我们多少作品套着老梗的套路都编不出感人的爱情,动人的友情,好看的故事。
《RRR》胜就胜在感情真挚浓烈,我们看到他俩故事的开始就几乎能预见未来的走向,但仍然为那迫近的命运而揪心。
而且不管导演有意无意吧,“枪杆子里出政权”,以及人民朴素的反抗精神转变为更崇高的革命精神,虽然对于印度的独立历史来说有些微讽刺,但是中国观众倒很能够会心一笑。
这个导演也是《巴霍巴利王》的导演,很擅长大场面史诗感的片子,两个男主也选的很好,除了身强体健足以胜任跳舞和打架之外,拉朱的演员拉姆·查兰脸真的很好,而我更喜欢毕姆的演员小老虎,胖一些,但是好可爱~说一点题外话,近期围绕追光新片《新神榜·杨戬》也看到很多讨论和批评,主要就是“画面很好,故事稀碎”,国产影视的通病了。
所以说,要“无脑”,要爽,还真不是能简简单单做到的。
我就搞不懂了,所谓的美吹日吹,现在你们说印吹,每个人都有喜欢的权利,别人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这是他的权利。
就我本人来说,不管哪个国家的电影,只要我喜欢的我就要吹,说实话印度的电影我一直都很喜欢,但是当我看RRR过后我就感觉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印度电影,当然,电影背景不同,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三傻大闹宝莱坞,神秘巨星等等这些是属于励志的电影,确实都挺好看的。
但是就RRR来说,我更喜欢,喜欢小老虎,喜欢里面的舞蹈,喜欢两兄弟的感情等等。
正因为看了这个,然后就想看所有关于小老虎的电影。
所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美吹日吹印吹,个人喜欢就行了,不能因为你不喜欢就让别人也不喜欢对不对?
可爱的小老虎
血腥的小老虎
萌萌的小老虎
整个观影过程很幽默,而且完全是不自知的、他者的幽默,是印度的本土电影审美在主旋律片里集中显现的幽默。
我错怪了《杰伊比姆》和《宿敌》对MV这种镜头语言的滥用,漫画化、浪漫化倾向或许就是印度独特的电影书写方式,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尤其极端——特长慢镜头、大角度构图和超华丽动线,再加上直接面向观众、暴露镜头的抒情群舞,制造了强烈失真的离奇效果。
当然,观众眼中的奇观并非电影认为的奇观,那些具象的雷霆万钧、光芒四射都是对抗英殖民统治的英雄的正面描写。
伴随着奇观的展示,MV的歌词更是为画面量身定做,胜似影视剧同人剪辑,还要用唱的方式袒露剧情走向。
但观看一部已然被时代淘汰的新电影,会获得一种神奇的错位感。
它调度呆板堪比好莱坞早期电影,场景魔幻不亚于“手撕鬼子”,价值守旧更不必说,依然是男性阳刚重拳出击、女性温顺等待营救,连故事的漏洞百出都在增添一股复古味道。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在哪里可以看?
很帅,很有气势,不过CG感还是有点明显
想起了《奥本海默》😂
油画、史诗、宗教
印度人民的神话
工具人女主的最后出场。。。
就几秒。。。
抗英神剧。。。
身姿矫健啊,感觉这三人来自不同的时代😂
有欧洲宗教画那味儿了
置景/特效很有灰败感
《刺客信条》😂
《环太平洋》低配机甲😂
有点武侠风
真理只在射程之内
人类早期蒸汽机实物
这表情很不错
有点童话味
导演很喜欢手部特写呢。。。
已经能想象到印度电影院里面载歌载舞的热闹气氛了
日本气质和印度气质混合的也太棒了吧😂
背景有点中国风山水画的气质🤔这电影配乐挺不错的,和画面交融的很贴切
双男主的兄弟情拍的挺好,女主我感觉都没必要了,尤其白人女主,自己的叔叔婶婶都死了,真的没关系吗。
😂整部电影一个男主为家,一个男主为国,家国情怀,拍的挺感人,可惜结局好草率,真的不发动一下群众吗,难得鞭刑那场戏,把人们心中的怒火勾出来了,最后还是你俩开挂定输赢,挺遗憾的。
我很喜欢导演的《巴霍巴利王》两部曲,都是在电影院看的,所以专门来看《RRR》,可惜差了点意思,没有巴霍巴利王爽。
RRR,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突发奇想说点拙见,印度宝莱坞的又一巨作,据称是印度影史上耗费巨大的电影之一,电影中随处可见对标好莱坞大片的场面,一分钟一个的慢动作镜头,及其夸张的表现手法,反正我一部分时间全在笑,总的来说是一部抗英神剧,双主角的设定,电影时长为印度特色,似乎印度人对本民族歌舞有着特殊的执念,让我想起来早些年看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结局同样是皆大欢喜,然后所有人一起跳舞,在这个方面印度的文化输出似乎做得很不错,电影里的歌舞会介绍他们民族的神话传说,3个小时,有些人说看的很爽即使很长,但是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发展很容易被推敲,没有太多逻辑可言,难免久了有点乏味,很有意思是他的叙事很棒,穿插的回忆并不会打乱现实的节奏,演员对英国殖民者的恨是淋漓尽致,甚至在主角小时候被父亲指挥开枪对抗英国侵略者时有点感染到我,动作的夸张还行,不至于太出戏,唯一的就是将军的车被掀起居然还能在空中开枪,完了还能安稳落地,牛顿叔叔可能又要按不住了
影片属于印度抗殖民神剧,而且是相当的神,神出了高水平,演员表演很认真,特效场面也非常不错 ,可以说是神剧中的翘楚。
这几年批评影视作品不严谨,不严肃,不真实的调调实在是太多了。
但全世界的神剧都是很多的, 这种片子虽说很雷,但是看着解气啊,解压啊, 能给人民大众带来欢乐与释放的影视作品也是有市场的,有一定价值的。
看印度片就是无脑开心,除了片长太长以外没毛病。这部是印度投资最高的电影,也是目前印度影史本土票房亚军(冠军是同一个导演的巴霍巴利王2),海外还有额外两成市场。叶问+战狼式民族主义叙事,双肌肉男主兄弟基情,抗英神剧+美式超级英雄的夸张动作设计,第一人口大国的人海战术群演+CG猛兽混战,再加上印度独有的歌舞段落,合成这么一部超级大片。虽然作为非本土观众来看这样题材也挺狗血浮夸尴尬,但电影最终还是以商业娱乐性为主,而不是灌输教育,所以OK,爽就完了。
震惊🤯
开头就猛的惊人,英军暴戾无仁滥杀无辜,两男主一个万军中擒敌,一个徒手搏猛虎,为后面各种神乎其神的战斗场面打下铺垫,名义上是传统的双雄情义戏,也各自安排了爱情戏,但抢救蛇毒那场真是基得天崩地裂,看到两个胳膊比我大腿还粗的大胡子猛男那么暧昧擦边让我这直男不亦乐乎,还有那该死的无与伦比的默契,一个眼神就能交换三千字战术配合,每个桥段的情绪转折都精心打磨,各种神奇武功不光是夸张,还浓缩了惊人的想象力,一切都扣着让你嗨的来,神片爽到一定程度就让人觉得违反物理法则如此美妙,多多益善。
制作很好有自己的风格,个人欣赏不了
★★☆ 我大概是秀逗了,才會一開始抱著《賽德克·巴萊》式民族史詩的期待,不過還好在10分鐘左右就趁早清醒了,放棄現實性,本質上完全就是張徹式武俠爽片,動作場面的暴力美學,著力刻畫到有腐味的兄弟情,除了男演員們沒怎麼露肉,真的是越看越張徹,也就是在絕對的正邪對立上再加一層民族情緒不那麼張徹。作為一部爽片來說,由頭至尾的誇張就成了風格化,動作戲的設計花了心思且爽得直接,不過我反而最喜歡派對上的一段編舞,在寶萊塢那麼多趨同的編舞中,那一段舞完全跳得耳目一新,對比就是片尾的一段。
虽是神剧,但可解压。电影用来消遣,导演获得利润,只有英国白人殖民者死伤惨重,完败
影院体验太好了
金砖影展at UME,豪华的不讲道理,尤其后半充斥在“还能这样?!”的欢乐中,不过和手撕鬼子稍有区别的是,人物直接投射到创世神话(水火意象,最后Ram直接化身罗摩),从而将类型瞬间跨越到另一个特效尺度,好比踢破东亚病夫之后,突然升级到“我命由我不由天”,加上印度电影本有的肢体奇观(近身格斗和群舞闪现),使得电影始终在高能的情绪中(配乐也是舞蹈合唱,从歌词看,兼有说书功能),这种观感天然契合宣传,因此只能停留在一个很有效但狭窄的快感区间里。
时长吓死
抗英神剧,比较夸张,印度电影的男主都这么雄起,看看国产影视剧那群矫揉造作毫无性张力的脂粉瘦猴男和油腻发面馒头,我吐死
有这两兄弟 感觉都可以干停二战
这两个人是不是可以打进伦敦
娱乐性相当不错,花式开挂看得我简直乐得不行,我仿佛感受到了印度人的快乐。这剧情确实很套路但是看下来异常舒畅。上半场总督府大战,两个男主一个与百兽出笼,一个驾着烈火战车,分明就是神明的出场方式,完全就是神格化的人;下半场直接不装了、摊牌了,我俩有神力加持、神功护体,扮相都照着罗摩来设计,神光buff都上了,今天这挂是开定了!开挂横扫千军完全不是槽点了。也就是因为理解了这部分情节的设置,我原谅了影片中所有的不合理:这分明就是印度近代神话史诗啊。总的来说是部爽快的电影,适合大银幕看,里面不少特效应该是为了3D效果设计的,所以显得很假。正片部分两大段歌舞水准很高。上半场写得还是挺精彩的,下半场就写得很潦草,很多关键情节都一笔带过了。而且女性角色写得很没意思,纯纯的花瓶。
我爸一边看得带劲儿,一边说:“呀,抗日神剧都不敢这么拍”
打斗场面又滑稽又暴烈,打到最激烈时就是带着歌舞的动作姿势。他们可是素食的“不合作非暴力成功革命者”。我最喜欢的甘古拜1小时后才出场,还以为看不到她的美颜美姿呢
最好是有一点合理性……
史诗神片,偶尔一看很欢乐
无脑歌舞,打斗,加特效
0分 非常浓烈的印式主义思想 剧情荒谬到我想笑 离谱程度不亚于“手撕鬼子”🧐
太神了,这比战狼还战,恨不能两兄弟解放全宇宙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