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谋杀第一季

The Killing Season 1,缉凶记(港),杀戮,神秘谋杀,绝命杀局

主演:米瑞·伊诺丝,乔尔·金纳曼,杰米·安妮·奥尔曼,埃里克·拉丁,安妮·科利,布兰登·萨克斯顿,米歇尔·佛贝丝,凯蒂·芬德莱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谋杀第一季》剧照

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1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2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3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4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5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6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13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14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15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16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17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18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19谋杀第一季 剧照 NO.20

《谋杀第一季》剧情介绍

谋杀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谋杀》翻拍自大获成功的2007年丹麦电视剧《谋杀》(Forbrydelsen)。 探长Sarah Linden(米瑞·伊诺丝 Mireille Enos 饰)即将辞去工作带着儿子搬去加利福尼亚和未婚夫结婚。临行前接到报案,只得带着前缉毒警探Stephen Holder(乔尔·金纳曼 Joel Kinnaman 饰)一同前往。疑似失踪少女为Rosie Larsen(凯蒂·芬德莱 Katie Findlay 饰),母亲Mitch(米歇尔·佛贝丝 Michelle Forbes 饰)和父亲Stan(布伦特·萨克斯顿 Brent Sexton 饰)对此一无所知。经勘察,发现一辆沉湖汽车,后备箱中躺着Rosie的尸体。而车牌信息告诉Sarah,这一切和忙于竞选市长的西雅图市议会主席Darren Richmond(比利·坎尔贝 Bill Campbell 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应承初次,为了爱杨门少年阿育王谁的青春不迷茫京城怪物第二季末日孤舰第二季花滑女王2:爸爸我爱你依然如是地面师夺宝寻龙:北冥鲲宫消防犬长相思第二季假面骑士欧兹10周年复活的核心硬币黄雀在后!无眼杀手柠檬和罂粟籽蛋糕血迷宫之东宫西宫飞逝的狮子血色圣诞蛛丝马迹我的心里住着一只猫EddieElise深海长眠拳击女孩简单易懂的现代魔法遗迹便衣支队夺命双娇

《谋杀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难得一见的平静

我很喜欢平静的推理片。

不止是场景情节,关键还是演员的表演和画外传递的那种气息。

这部片子的前四集一直在雨中拍摄,那场雨看起来下得太长了。

一个女孩淹死了,显然是一桩谋杀案件。

但更是一个不同角度可看的故事。

这就是一种难得的叙事技巧和艺术制作水平了自从24小时之后,还没有一部美剧让我追看呢!

 2 ) 暗景,暗情,暗人心

值得回味的一部剧。

没有像CBS犯罪剧一样轰炸式的一集一案的编排,没有炫技的枪战,飙车,肉搏,完全靠强大而又细腻的编剧,演员演技,导演镜头和恰到好处的BGM撑起一部剧。

少了惊心动魄,多了人性的思考。

一个案件讲了两季,却不累赘、拖泥带水。

紧凑而又缓缓徐来,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多余,每一集的结尾都是那么扣人心弦,让你忍不住往下追。

喜欢西雅图的濛濛雨丝搭着镜头的暗色调,再配上男主Holder懒洋洋的腔调和女主苍白的脸,时不时飘起的雪茄烟,缓和,交融。

(PS:女主无论在犯罪现场还是开车还是警局都在嚼口香糖,让我成功收下了绿箭口香糖的安利。

 3 ) 犯罪悬疑剧剧作难度的极限挑战

13集的戏量,并没有把一件案子完全讲完,第二季继续还是这个案子,这个编剧团队是厉害的。

每一集都是案件发生后的一天,这个结构和体量的难度非常之大。

编剧,果然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编剧团队共同创作。

犯罪悬疑剧的创作难度,最大难点其实不在情节上,这一点和犯罪推理小说的核心诡计不一样,小说最难的是核心诡计——犯罪手法要足够难以猜到,足够新鲜,而犯罪悬疑电视剧的最难是在容量上,用让别人猜不到的一种讲故事方案,线索复杂但主线清楚;如果一个案子像法治节目那样一集告诉就你答案了,迅速结果出来了,那么就没有太多戏容量,无法延展出来的人物深度和人物关系,这是犯罪悬疑剧的特点。

其他类型,比如言情剧/甜宠剧,结构方法就容易一点,只要为了两个人谈恋爱,没完没了换场景,跌宕起伏起来,都有爱情关系作为核心线索。

但是犯罪戏本身的核心情节就一两句话,延展开来的人物和情节也必须要和犯罪有关系,这才是难度所在,编剧创作时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编剧团队创作会有一种集思广益,把悬念打开得足够丰富,用人物扩展场景,每个编剧贡献自己擅长的部分,这个戏的容量就可以有保证。

为了足够多的容量,这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结构方式是多线并进,最后闭合在一条叙事线上,比如《无罪之最》,这个结构的优点显而易见,多线就能带进很多个人物,带进多个悬念和叙事钩子,在《无罪之最》里,第一个钩子是消失的妻子,接着是一个坠楼的修女,再接着是莫名其妙遇害的私人侦探,几个钩子下来,就都要解谜,于是故事的容量就可以展开。

多条线最后收拢进了一个多年前的大事件里,还有一个精神失常的父亲,两件大事件收尾,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容量撑了9集戏,这已经是犯罪戏的良心容量了,他根据小说改编,已经算是个人智慧竭尽所能。

还有一种传统方案是像《犯罪现场》《犯罪心理》那种单元剧,我们叫做系列剧,就是一集一个案件,有核心的侦探、警员贯穿人物,新人物每集都有。

这种单元剧是犯罪剧里一个大的种类,后来和连续剧不断融合中和,进化出如《傲骨贤妻》这种有固定场景、常驻人物的单元连续剧。

犯罪戏这种结构是比较好写的,因为在一集之内案件悬念会解开,会告诉观众凶手是谁,容量不用特别扩展。

犯罪悬疑剧里最难的就是《谋杀》这种结构和容量,作为犯罪悬疑类型的连续剧集,挑战类型极限,一个剧集里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案件,一个核心悬念,不跑偏,彻彻底底把和案件相关的每个人的秘密挖了一个遍,一个又一个坑,挖了又填上,悬念有层次地展开,这是最考验编剧的创作能力的。

难在哪里?

一个案件就是从当事人,破案的人角度看,只是一个时间、地点、作案手法、动机,这几件事,一个案件的真相,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了。

但是要扩展成13集戏的容量,每一集是20-30场戏,每场戏人物要有事情干,有话说,人物之间有矛盾,最要命的是,展开的所有戏的容量,都要和主线的案件紧密相关,这是很难的。

大部分编剧会用到前史策略,用主人公的前史和现在的案件搭上关系,就像《无罪之最》,使用了时空很多跳跃,为了什么?

为了容量。

所以你看一会儿就能写到前面的一个案子,等于编剧给自己先准备好了一个备胎,万一不够,就写前面的故事;最后再编回来,虽然有些技术难度,逻辑容易不严谨,但是好于故事容量不够。

《谋杀》改编自丹麦的原作,保留了原作结构,时间线一直向前走,故事的核心案件一直保持着压倒性的地位,没有前史案件的勾连,所有的人物都在这一条主线上,围绕着一件事,一个案件扭结人物关系,这简直是犯罪戏里的高端难。

我先看的《东城梦魇》,就是这种结构的,觉得这戏很棒很让人惊艳,但当我看完《谋杀》,真的觉得《谋杀》更棒,而且前者很多借鉴了《谋杀》,但没有超越她。

《谋杀》的故事容量靠什么?

一个是人物关系展开,受害者家庭线,展开了固定场景,常驻人物,但是是逐层揭开家庭秘密的结构,这条线是不断推进的,最后也归到核心案件的揭开;这条线带出了西雅图一个普通底层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那个圈子的人的状况;一个痛苦的母亲,有过黑暗历史的父亲,和自我不太正常的小姨;一条线是竞选线,那些光鲜的上流社会的人,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斗争圈子,他们满脑子想的事情,除了经济条件不同,他们的人性并不比穷人更好,也不比穷人更坏;两个警察的私人生活线,填充故事的调节情绪线,两个警察是引领员,相当于故事向导和视点,这两个人如果有意思,思路清楚,我们也愿意跟随人物,没意思的人物,看她们破案也没意思。

两个警察的故事,创伤、弱点,都是一点点展开讲的。

第一季里,剧本写最好的是第一集,毫无疑问精彩的第一集戏,紧凑集中准确;剧本第二好的是第十一集,女警察儿子失踪了,两个警察一整天去找男孩儿的一集,教科书级别的一集戏,将二人的性格特点、前史、二人情感关系微妙变化,逐层推进呈现,就只有找孩子这一件事,写得跌宕起伏,而且还没有悬念和动作、强情节加持,都是人物关系,人物心理、人物情感都出来了,一定是出于成熟编剧之手。

警察的破案主线,这条是最好看的,主线中的主线,有刑侦学专业知识、技能,还有不断打开又关上的悬念,有热血和正义,是犯罪悬疑剧这个类型的核心看点,本剧这部分戏也很硬壳了。

还有竞选这条线,这条线索里的人物深深卷入犯罪故事,每个人物都被作为嫌疑人,而且竞争对手市长和主角议员的争斗主导了故事里所有的小人物,如蝴蝶效应般,因为竞选的双方互相挖坑陷害,争夺最高权力,并因此控制公检法、控制经济,土地,所有罪恶和不平等的根源都在政客股掌之间玩弄。

这条线看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有些没感觉,毕竟我们没有选举文化那套资本主义的东西,但是难度在于编剧将这条线索紧密缝合进了案件主线,而最终意难平的就是整条线上的事情。

上面围绕核心案件展开的四条故事线,表面上必须有情节容量作为支撑,但归根结底还是对人物的创作,这个戏的人物创作相当优秀,深深扒开人物内心,扒开和谐表面下的危机和龃龉,光鲜袍子下面的虱子,透过一桩少女被害案件,两个警探带着观众完成了一场人性的冒险之旅。

犯罪戏写成这样子,才是合格的、好看的。

看点并不在案件的离奇曲折,因为案情和犯罪过程几句话就能说清楚了,看个电视法制节目就明白了,犯不着看剧集,剧集要给到观众的是透过案件所看到的人的故事。

阿加莎·克里斯蒂也很少营造案件的复杂性,而是喜欢写在案件侦破中,将当事人言行的真真假假,一一揭开。

人性的不确定性,观众不断地猜测和落空,是我们看犯罪悬疑故事的最想看到的了。

写好犯罪故事真的才是会讲故事。

因为这个类型考验编剧的结构能力,安排时间空间、事件线索、人物关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考验创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和呈现能力。

这是我们很多国产剧的弱项,这几年在不断创作尝试犯罪悬疑剧,希望会越拍越好。

 4 )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N

每一集都让你觉得这次的线索走上正轨了,当然接下来发现又是一条死胡同,最后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又出现新的线索,于是又开启了下一轮的期待和循环。

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演绎到极致的佳作。

看的不光是案情,更是阴霾之下的人心。

 5 ) 有一部安静阴郁的佳作

冷色的镜头给人安静的感觉,真实感,角色不像传统美剧中明星闪耀的感觉。

女主角穿着不收腰的家常毛衣,黑色的外套,两绺头发自然的搭下来,本因要结婚将离开这个城市的她因为这个案子不断拖延着离开的时间,没有语言的镜头中透露出她的执着。

我常常觉得美剧比国产片情节把握得更好,一个爆点接着一个爆点,让人不自觉的追下去,但是最近的一些“慢”片,比如“清水湾”、海港、无处可退等等,安静和阴郁的镜头不会让人觉得厌烦。

看来无论哪种表达方式都有好坏,关键看是不是高手了。

 6 ) 美国人生活的写照

这部电视剧开始抱着一个激烈刺激的凶杀案件来看待的。

可是看了前4集以后我发现这部电视剧是描写现实生活的。

很多网友都拿他和《CSI》、《尸骨》之类的剧集来对比,但是你没真正看透这片子。

这其实就是美国人真实的生活,女主角表演的很现实,就和平常生活一样。

案子破不了和爱人想结婚但是忙于破案,孩子没人照顾,种种压力给他,导致11集中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其实我们国人也同样有这样的人,只是我们没本片能够这么细腻的拍出电视剧给大家看。

如今的社会给我们每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时候你不得不抛弃一些事情。

Sarah Linden就是这群人的缩影。

但她肩负了比常人更多的压力,因为她是凶案组的侦探。

剧中我们也能看到美国司法制度的人性化的一面,大家在看这些电视剧的时候一定不要走马观花,我们很多制度都是学习西方的。

比如无罪推定,询问当事人24小时,但是我们的选举制度不是美国那样的,但都是借鉴,看人家制度的好坏,再来看我们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7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许许多多的无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许许多多的无奈。

喜欢Linden的冷酷与感性交织,其实她深爱着她的家人,可是为了她心中正义的信念,她放弃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走进了被害者的生活中,试图去了解这个人的一切。

"一个未被母猫养育的小猫,不会自己埋便便",这就是她的生活的写照。

也喜欢Holder有些不羁和傻呼呼的感觉,特别感动的是他放弃和自己家人见面的机会,陪着Linden找自己失踪的儿子,那份"be there for you"的胸怀也是我一直期待有人能给我的。

可最后的转折,他竟然伪造议员犯罪的证据,这。。。

Darren议员当真是一个很正直的人,论为百姓造福也一定非他莫属。

可妻子的离世对他打击太大,这是他一切黑暗的源泉。

他的旧情人的一句话"永远也比不过死去的人"道出了许许多多的无奈。

其实最让人心痛的是死者的家属,父亲为了为女儿报仇不惜犯罪再去自首,母亲正日待在女儿的房中不可自拔,这一切的悲痛只有他们自己所知。

这个电视剧很人性的讲述着方方面面,让人感触颇深。

 8 ) 2011年值得推荐的剧之一

过年回家前熬夜追完,了却一件事。

好吧,我承认被你完美的反转了结局。

你赢了。

我想说的是,这个剧真好。

所以有人说是2011年里比权力游戏还精彩的剧,那我也就不反对了。

不同于大家通常看到的犯罪题材剧,这个剧继承了北欧片子的气质。

叙述循序渐进,你看得着急,但是人家讲故事一副慢慢悠悠的架子。

整个剧的节奏每一集都非常的统一,包括每集结尾设置的爆点,一定会吊足你的胃口。

另外,全剧的演员表演都相当出色,直接拉升了整个剧集的水准。

不要说女主在片子里不上镜,我要说,那是你还太年轻。

多有魅力的女人啊,我再大几岁,我都想追了。

呵呵。

不过呢。

关于结局,其实我真不太喜欢一点,为了反转而反转的痕迹太过拙劣了。

好吧,姑且理解为下一季做铺垫,妥协也算数。

 9 ) 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價

我們迷戀殺局,因為我們比誰也迷戀真相。

我們迷戀真相,因為現實裡往往沒有真相。

弒者與逝者,不奇不動人,我們變得貪婪。

說故事的人們,努力祭出更多的美麗屍體。

殺人也要講創意。

無傷大雅的人體實驗天天上演。

然後出現了這樣的殺局。

在這個講求噱頭的世道,它名如嚼蠟,只叫The Killing。

不是帶有批判意味的Murder,不是帶有腥味的Slaughter。

第一季的封面就一張臉。

就一句話:Who Killed Rosie Larsen?

平常的殺局,會在一季,甚至一集裡,了結。

但The Killing只處理一個問題而已,卻花了整整兩季的時間。

太誇張了,這麼長,你會猜度,事有蹊蹺。

你隨探長Sarah Linden一路追查。

牽一髮動全身,一個女孩的離逝,將整個小鎮連根拔起。

市長選舉的內幕、回教聚落的勾當、賭場的聲色犬馬、校園的地下暗湧、家庭的隱形角力。

一一被揪到陽光下。

儘管這個小鎮,冷雨陣陣,總是沒有陽光。

以為兇險。

Linden卻與拍檔有這樣一番對話——她問:「你覺得重案組會有不同?

」他說:「這裡至少有壞人啊。

」她說:「是嗎。

誰?

」直視壞人的臉龐,我們才能得救。

但The Killing的世界,沒有這樣的人。

一如小鎮的氛圍,陰鬱,灰濛。

沒有非黑即白。

Linden是個動情的觀察者。

因為動情,因為承受,所以頑固,也極容易被附身。

所以比誰也理解,他人的內心。

無論那一顆心,是何種色相。

一般的懸疑片,我們會隨著主角的腳步,逐步了解殺人者。

死者是開端,是謎面,殺人者是終結,是謎底。

但The Killing卻恰恰相反。

死者既是開端,也是終結。

我們為Rosie Larsen作出種種假設,給她按上不同的名號。

以為標籤的增添等同更好的掌握。

但結果,Rosie Larsen再平凡不過。

作為一個死者,她甚至不提供慣有的慘狀。

彷彿Rosie Larsen無法化約為一具屍體。

平凡到教我們瞠目結舌。

我們繞了好大一個圈,回到原地。

雨雲銀邊,了不可見。

The Killing最教人動容的地方,就在於這種平凡。

它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小鎮裡,一個平凡的,名叫Rosie Larson的女孩,很平凡的,被殺死了。

甚麼樣的案件值得我們鍥而不捨的追尋?

一部又一部電影教我們:大的、複雜的、奇情的。

但The Killing用它的微小和平凡來打動你。

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哪怕只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個人,離開,已經是天大的事情,值得我們為了這樣的一個人,上山下海。

花再多的時間,也要好好闡述,逝者在活人中間刮出的空白。

花再多的時間,也要把理解和想像的路走到盡頭,哪怕要一頭撞上盡頭的暗牆。

花再多的時間,也要把我們親手貼上的標籤,一一撕下,讓Rosie Larsen成為Rosie Larsen。

僅僅是Rosie Larsen。

The Killing是如此的純粹。

在芸芸犯罪類影視作品中,你記得過多少個逝者的名字?

記得過多少張活過的臉?

我就只記得Rosie Larsen。

案件水落石出之後,留下的人,仍在凝望。

她留下的已經不是證物,都成為遺物。

塵埃落定如雪。

不用再苦力推敲了。

一切不過因為中魔,因為思念。

我們迷戀真相,因為人心才是最大的懸謎。

我們迷戀人心,因為,它易碎,亦是所有無法被述說的事物,所繫之處。

<图片1>

 10 ) 比寒冬还凌冽 内心不强大别进

就在昨天,杭州保姆纵火案一审结果对社会公布,纵火人莫焕晶被众望所归地判处了死刑。

作为一个低调的反死刑论者,遇到如本案一般惨烈的案件,我也一定会得体地保持沉默的。

但是还是有一些法学理想主义者,在坚持对这个死刑判决提出疑问。

曾经为这点小坚持遭遇过很多人的责难,有人甚至问出如果是你的亲人遇难,你还能保持冷静吗?

我答道应该不能。

但是,愤怒很快会过去,主张应该不会变。

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法律的缺陷性;二是因为人性。

目前为止,这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法律体制可以达成绝对的公平正义。

而你我凡人,又总是那么轻易地被事物的表象所障碍,贪嗔痴慢疑伫立在心头,引导着我们永远只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说到这里,不禁想到几年前这部将人性的黑暗与法律的缺能描述得淋漓尽致的美剧:《谋杀》

故事发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西雅图,说到它,我等小屁民总是会想到那个浪漫的《西雅图不眠夜》,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正值盛世美颜,在咸湿的气候里勾连出闲适的爱情。

然而《谋杀》是阴郁的,连绵不绝的雨与萧败的郊野共同构筑出灰暗的色调,女主是一个单亲妈妈,穿着圣诞毛衣,嘴唇皲裂;男主刚从街头卧底转正,说着含糊不清的混混腔,带着戒不掉的毒瘾。

似乎所有人都永远套着黑色的雨衣,因为雨真的一直在下。

全剧最美好的面孔是开篇就已经被杀害了的女孩:

这个隐喻太强悍。

最美好的在一开始就被摧毁。

内容与风格完美融合,接下来就是在永无晴日与阴冷灰暗里,抽丝剥茧层层揭示生活的真相,剥开每个人最黑暗的一面。

没有人能逃出这样的审判。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

一个年轻的女孩失踪了,父母却还浑然不觉。

而此时,女主Sarah.Linden将结束在西雅图的警探工作,带着儿子远嫁加利福尼亚,与医生未婚夫约好的期限是一周。

案件线索出现时,上司给她派来了接班人:从街头卧底转为侦探的Holder。

原来的计划只是临行前带Holder熟悉办案环节,查一些线索,但这一查就是四季,三个案子。

是的,只有三个案子。

与大家熟悉的CSI、灵书妙探、福尔摩斯、犯罪心理每集一个大案要案、神探们在现场逡巡一周破案思路就喷薄而出的节奏完全不同,每一个证据的出现都异常困难,证据牵扯出的人与事又都阴郁复杂。

女孩的尸体在沉湖的汽车里被发现,车牌显示这是西雅图议会主席竞选团队用车。

英俊的候选人带着他一男一女两位幕僚走上台前。

人前亲切的励志的阳光的候选人,在人后就犹如下图背景照片一样,阴冷、沉郁、深不见底。

两位幕僚,一个是他的情人,一个思路开阔得毫无底线。

而看似与案件毫无联系的他,其实是所有事件的链接点。

竞选团队因为提前对车辆提出了报失,所以暂时洗脱了嫌疑。

故事的焦点又到了少女父亲的同事身上,总是欲言又止的他,心里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甚至就连亲生父亲都有脱不掉的嫌疑。

以及一直陪伴在全家人身边的小姨,她的秘密似乎更深重罪恶。

还有很多隐藏在银幕背后的重要人物,那就是群众。

其实,美帝的群众难免会和我们一样,喜欢群情激奋,容易热血沸腾,热爱口诛笔伐。

每一次新线索的出现,就是一次媒体与大众的狂欢,至于这样的狂欢会给极有可能是无辜的嫌疑人带来多少伤害,会给侦查机关带来多少不正确的引导,他们丝毫不以为意。

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已经在最大程度上控制了公权力和舆论对案件判决的影响,但即便是这样,仍然会发生错判错杀的事件。

如本剧第三季的故事:

始终觉得豆瓣评分最低的第三季才是这部剧最棒的故事。

这一季中,女主Linden已经离开警局,当了一名普通的收费员,有一个正常人的男朋友。

男主Holder则在调查一个少女失踪案时无意间发现了一系列恐怖的谋杀案,而这些谋杀案都指向了女主Linden曾经调查过的另一件案件。

这是一个已经定罪的案件,由Linden侦破。

被告Seward是世人眼里的人渣,他对被害人他的前妻予取予求,最终很有可能杀了她,在审判中Seward被判有罪,并判处死刑。

然而,在结案的多年后,相同手法的杀人案件却再次出现。

而Seward也已经面临执行。

Linden惊觉自己办了错案,她一边参与侦破案件,一边企图从刑场把Seward救回来。

常看美剧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死刑犯在临刑的这一天还有最后一次申诉机会,那就是州长特赦。

这一天会有一个新的律师重新研究你的案情,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向州长提出延缓或不再执行死刑的申请。

现实中,确实也有死刑犯在最后一天获得赦免,重新捡回生命。

影视剧中更是不胜枚举。

而这童话般的结局在本剧并没有上演。

Seward最终被执行了死刑,死前想要与儿子见面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一直强悍的他在得知希望幻灭时彻底失去了力量,瘫倒在地。

而他的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只能在Linden的努力下,远远地隔着围栏看着被押往刑场的父亲——那所有证据都已经显示并没有杀过人的父亲。

感谢饰演Seward的演员满含张力、富有层次的表演,把这个绝望的故事诠释得丰满真实。

客观地说,《谋杀》豆瓣均分只有8.7左右,并不仅仅是受众太少造成的,全剧叙事过散,前后几季故事的关联性不足是它不可回避的缺陷。

然而,它依旧是我常常会回味的剧集,在绝望的时候,无奈的时候,它的很多情节就是会浮上心头,究其原因,大约就在于真实。

真实的生活里女侦探不够美丽也没有和美的家庭,自幼被遗弃,与儿子关系紧张:

真实的生活里男侦探会因为卧底而染上毒瘾,可同时他又吃素,被所有人吐槽在吃屎:

真实的生活里主角没能拯救世界,更不能拯救自己,她选择了离开这个她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的城市。

因为只有在离开后,她才发现那个满嘴脏话邋里邋遢的小跟班,才是一直不离不弃永远陪伴着她的人。

而即使是西雅图,也偶尔会有阳光灿烂的日子。

看更多个性剧推剧评,请关注公众号《美剧控》,当然还可以拿资源哦。

《谋杀第一季》短评

这个季终 感觉像是被人扇了个耳光一样 不过这个剧的direction和cinematography真是cable少见(这剧的show runner采访看的我好烦躁啊 我考虑要剪掉一颗星

5分钟前
  • mideastsptfire
  • 还行

看第一集的时候,我以为一个半小时的片尾会告诉我凶手是谁...结果我一直等一直等,等到这季结束凶手还没出现。本来中途想弃剧,可是实在是太想知道凶手是谁了好不好!!!不要告诉我第二季结束还没找到凶手噢。

7分钟前
  • 日向君 。
  • 还行

好看shi了!!!!!剧情不是一般的整齐,各种支线埋的很好,解谜也很合理。压抑,还有一直在下的雨。我了个去!!只有想不到,没有算计不到。大翻转。就是女猪苦逼脸,笑了也跟哭一样难看。

10分钟前
  • 静眠虚空
  • 力荐

有点闷 节奏慢 主角还不错 配角比较难看 尤其那对父母

15分钟前
  • michaelj
  • 较差

不好意思,我们这种看习惯一集至少死一人的重度犯罪片痴迷者,实在受不住13集就死1人... 据说还要拖到第二季

19分钟前
  • 🌙e-L°。
  • 较差

节奏比Rubicon要快,可是紧张感真的不如Rubicon,AMC的片子都有点闷.

24分钟前
  • 偏執小塵埃
  • 推荐

这坑爹的结局,你们不会想一起谋杀案就做几季吧

29分钟前
  • 惑星統合機関
  • 还行

结局的时候大反转啊

31分钟前
  • euphe
  • 还行

太磨蹭了。最多只有三集让我感兴趣,第一集,第十二集,第十三集。第一次看这么磨蹭的剧,办案办到十一集了还没什么进展,女主的熊儿子突然就失踪了,女主的性格也太令人抓狂了……熊儿子泄露了受害者的照片竟然没有一点惩罚。住在别人的船上,因为被指责儿子带人来船上开派对第一反应就是立马给别人甩脸色板着脸住进酒店。一天到晚板着脸怪不得男主说她是不是天天来大姨妈了……本来是因为b站男女主的剪辑吸引来看的,看完之后我的天哪这令人养胃的cp你们也磕的下去,令人思考是不是没吃过什么好饭,这剧最多就值6分了。结局留白为了吸引观众看下一季导演编剧也是会打牌的,家庭剧情>办案剧情给我一种想故作高深设下伏笔其实啥也没有的感觉。

35分钟前
  • Jil_M10
  • 很差

赶在2012的尾巴看完第一季,非常有意思,并非一般的犯罪片拍法,对人物刻画很细腻,讲的都是每个角色背后的隐情,说也不好,不说也不好,到处都是西雅图,到处都让人想起双峰的故事。

39分钟前
  • 叉叉小箭猪
  • 推荐

先是一个浅坑,跟着每一集都开始越挖越深挖呀挖呀挖呀,太拖沓了!

43分钟前
  • 妞是妞妞的妞
  • 还行

好吧,把西雅图所有人都牵扯进来吧

47分钟前
  • 佚名
  • 推荐

和wire比起来这片简直太低幼了,故弄玄虚。

50分钟前
  • 灰狗
  • 较差

太装逼了 剧本弱 果断弃

55分钟前
  • 七 仔
  • 较差

墨迹的编剧也不知道凶手是谁。不跟了,糊弄智商。

58分钟前
  • 海鹰
  • 还行

配乐华丽。。。这些支线以后还要继续延续么

59分钟前
  • Bianca
  • 力荐

整个案子说不出的搞笑感……主线么讲不清楚,其他单元各人的副线么也看着无聊。

1小时前
  • 久遠
  • 还行

这个女警察哦,为了工作一再辜负未婚夫。在工作中又一再辜负被害者。那些被她怀疑冤枉的人都被打的半死。属于是工作家庭都耽误了。呵呵,主打一个没用还害人,不配当警察

1小时前
  • 群航👣🐾
  • 很差

原来即使没看过第一季,也不会影响直接去看第二季。。。

1小时前
  • macca
  • 很差

罗里吧嗦的,裹脚布一样,13集都破不了一个案,居然还拖到第二季。

1小时前
  • 方塘半亩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