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我对这个世界本就充满了悲观,完全没感受到沙基卜(主角)的可怜,基本都是可恨。
几乎是送上门的成功机会能一次次地糟蹋。
从到片场开始,沙基卜遇到的全是好人,特别是制片、导演,给他稳定的工作、住的地方、甚至成名的机会,但最后都跟沙基卜对立了,真是笑屎+活了个大该。
沙基卜先生,一开始就说了不准带外人你为什么不遵守?
刚炸了房子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立马跑出来救人?
沙基卜的解释是当时吓坏了,我只想给个6,你难道不是第一反应想隐瞒自己藏了个人在房子里?
你是等火都烧完还没敢跑出来说一句喔你知道吗?
然后过了一两天沙基卜就开始发疯文学了。
我想说大哥啊,你忽然就自割了,人家编导小姐还以为是你妈妈的事情担心你,她信了你的谎话啊你知道吗?
全场人都懵逼了,以为你妈die了所以伤心。
结果你来一句剧组🔪人了?
你从来没有说房子里面有个人,要大家怎么相信你啊大哥?
更别说前面还骗制片要钱了。
最后编导小姐撑你到最后也还是要被你☠️杀,真是令人恶心的玩意。
另外沙基卜先生还害了之前一直收容自己的朋友,真是操他👵的蛋。
再提一个沙基卜从来不尊重别人的工作,服装师说了多少次不要弄脏制服都不听。
还有各种各样连累身边人的事情就不表述了,越说越生气。
另外,剧情里并没有给出拍摄组是否有找到拉丹但是没有报警,你没有证据怎么去告人家啊?
就算上了法庭也很难相信你的一面之词啊?
噢,所以这样你就要滥用私刑,那真是替拍摄组感到可怜。
在这里我只看到了沙基卜是丁蟹+泽林的综合体,“做了非常多的错事还觉得自己没有错,我天性使然,你们欺负我”是为丁蟹,“一个无知的无名小卒被莫名捧成了片场里数一数二的大哥”是为泽林,如果让这样的人站到落榜美术生的位置确实是要第三次WW了。
忽然想起了之前大学时候的一次辩论时产生的想法,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有形或无形的契约或合作(我是指合法的那种,刚好,法律就是这样的最基础的合作),这也是我们人类在这世界上得以大规模群居在地球上的原因。
而沙基卜则从来没有这样的“契约精神”。
近期工作较忙,所以对于独立电影和文艺电影的观摩也暂时搁置,直到这几天才提起兴致观摩了这部《第三次世界大战》,电影叫《第三次世界大战》其实源于电影剧情中主角机缘巧合被电影剧组选为希特勒的扮演者,而在一系列巧合下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男主也化身成为真正的希特勒,屠戮了整个剧组。
初看完电影的我是被男主展现出来的恶所震撼到,男主的恶更多源自于自身,其他人虽有促成这个悲剧的原因,而男主似乎才最应该是对本次事件负责的最终人选,但男主却偏执的将所有责任推卸给了其他人,并以此逃避了自己的责任。
在剧组成员或多或少都曾经帮助过他的情况下,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将所有人都拖下了地狱。
而他似乎想将此行为美化为为了爱情的复仇,这点才是他像极了希特勒的点,因为一点怨恨进而牵扯到所有人,并发动种族灭绝计划,一步一步成为了恶魔。
电影在前半段更像是男主的一步一步脱离贫困的成长史,电影的画面不时的转切到戏中戏的希特勒屠杀民众的场景似乎在暗示他也在进行对应的转化,男主的看着一众演员的眼神也转变为屠夫看着牲口的神情,并在雪花满天的一日最终完成了转变。
男主的恶可能更多源自与他的本身,不由外人所掌控,外人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线的作用,而就是着导火线却导致了漫天烈焰。
个人评分:7.8分,值得一看。
如题
1.穷人和资本家的战争2.套路与反套路的对抗3.神经病大战正常人4.个人无法融入集体后负极从而毁灭集体5.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希特勒”6.爱破坏规则的蠢蛋反抗规则的故事7.老实人就不该给他机会8.反过来想,自己是老实人要学会抓住机会你能理解到哪个层次?
男主真的可怜吗?
女孩到底是谁害死的?
剧组的人要对女孩的死负责吗?
剧组的人就该死?
老实人遇到困难该帮助他么?
有人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你会为了私欲而杀害他么?
导演懂希特勒么?
希特勒杀犹太人是因为老实人负极么?
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忘记自己的过失而去憎恨全世界么?
看完既苦涩又震撼…除了男主无人在意拉丹的死活,而压断男主理智之线的是导演与制片人的联合蒙骗与威胁,以及剧组全员的声明,这些举动让生无可恋的男主最终选择决绝的复仇。
在这场悲剧中每个人似乎都与之无关,因为相互有意无意地隐瞒,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每个人又似乎都与之脱不了干系,即便是男主,也因为违背了不接待人的承诺与遗漏烧房子信息(也可能未被告知,也可能心不在焉导致没有获取信息)而有所关联。
男主扮演着希特勒,看似享有主演的特权,吃好喝好还有钱赚,与以前的生活天壤之别…而实际上依旧是剧组的工具人,没有选择与提异议的资格。
男主从某种程度上是被害者,但也是加害者,最后一幕剧组人员陆续倒下,画面淡出,只留慌乱的求救声,与男主的漠然而静止的坐姿形成鲜明对比…影片一开头男主关于小狗和小狗妈妈故事的阐述其实也象征了男主及剧组工作人员的相似处境。
对相似处境或悲剧抱有同情,但也仅限于同情。
一旦陷入混乱,每个人只想事情化小化无,相信想相信的,尽快把工作完成拿到薪水…而男主假装理智回归剧组,最终下毒无差别杀人,因为希望燃烧殆尽,也要毁掉所有人的生活…在意外、谎言与巧合编织下的悲剧中,无人幸免,悲剧继续延续…
3.7星。
剧本极好,就是感觉推到那个地方了,这个结尾有点缺了点劲。
全片都是手持的极其自然主义的拍法。
本来以为结局就是带有一些献祭意味或者至少没有那么现实的方式。
但并没有,还是完全延续了极其自然主义的风格,只是我不那么喜欢吧,还是希望最后来一个更加疯狂更加极致的方式来让这个故事更屌更华丽的收尾。
还有就是如果那个毒药可以再reasonable一点而不是很突兀的插进的话也许会更好一些。
来看这部电影是因为觉得可能对我那个剧组故事有帮助。
但因为其是完全关注在底层人民,作用有限。
电影总体风格还是很自然主义的,核心故事其实可以说是比较老生常谈吧。
底层人民在完全不熟悉的权利体制下被很偶然、轻蔑的意外里被夺走最重要的人的生命,然后决定报复所有人的故事。
学到最多的可能就是本片里强调较多的不同阶层环境下本身的压迫、被推上不属于自己的高位、谎言、保护最爱的人。
沙基怕剧组的人、怕女朋友被发现、怕女朋友的老大,偶然下女朋友被炸死了,混乱里剧组的权利与黑暗逐渐显现。
啊其实也没学到很多吧,但也算不错的片子。
只是因为太电影学了,比较反感。
但水准绝对是在的。
节奏极好,看得蛮紧张哈哈哈。
到影片的后半段,无比希望这个电影会有一个套路的、“反转”的结局-一切其实只是主角和拉丹一起制造的“假死”,打算瞒过所有人后远走高飞。
或者更简单地,就像片中说到的,拉丹没有死只是为了骗主角的钱。
但是,没有,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更加心痛,更加真实的故事。
但是,究竟“是谁杀死了她呢”?
我不知道,也感觉不会有答案。
那么,“你对他们有意见吗”?
最开始沙基卜扮演的希特勒不敢用力扇战俘耳光,于是导演把他叫到一边,跟他说“闭上眼想象一下,如果你爱一个女人,你们一个孩子,突然一天有人把他们撕成了碎片,你会怎么做?
”他回答“我不会扇他们耳光”镜头一转,“希特勒”开枪打死了战俘。
房子被烧之后,虽然他一直都展示出绝望的样子,可是仍然想要把事情弄明白,可是,他越来越感到孤独,感到无力。
可怕的强力的“导演”和投资人把一切都控制了,他只想弄明白自己爱的人和“四个孩子”到底死没死。
直到,老头把金手镯给了他,他彻底成为了“希特勒”,由对某一个人的或者某一类人的仇恨,扩到到了整个剧组所有人,就像真正的希特勒一样,扩大到了整个犹太种族,于是,在木屋里疯狂的砸死了朋友,完成了最后的蜕变仪式。
ps,其实在老头给金子那场戏前,他看着毒气室里的人们挣扎的表情时的眼神,已经没有了最开始的无措和空洞,取而代之的是某种越发坚定的可以称之为恐怖的情绪。
男主是个善良的悲剧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堕落于疯狂的杀手,身为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地位,没有权利的彻头彻尾的底层,唯一的幸福也只是走独木桥,不能有一点风吹草动,一旦有事找上门来,只能任由“导演”“制片人”们操纵,威胁,利用,榨取最后的价值。
pps 这种电影里面的电影,刚开始看就让我想到阿巴斯,他对伊朗电影的影响可见一斑。
pps 最打动我的,是大火之后的那个场景,在女主洗澡的毒气室,男主侧卧着,一团头发在眼前,被光映的很显眼,什么台词也没有,只是这么简单,又那么让人动容。
8.6
人生是一段奇怪的旅程 有的人波澜不惊的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把他推上了旅程 逐渐的脱离了他原来的阶层 然而 又有一种心中执念 他无法摆脱……从无依无靠居无定所到戏中戏的男主,从无名小卒到嗜血复仇者,无论戏里戏外,男主都完成了一次身份上的逆袭,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华丽转身命运眷顾的励志故事,而是冰冷生活中仅存的希望被一场大火燃尽后,一颗善良的心堕入永恒深渊的残酷寓言。
有人接受了“我想让你住进希特勒办公室,但你他妈偏要滚回毒气室!
”的资本诱惑,忘记仇恨,放下尊严,做资本中的棋子,过人们眼中的人生赢家。
但是,导演的意图是对男主复仇行为进行合理辦护的,故事的源头源于拉丹的出现,拉丹操控着沙基布的灵魂,她对沙基布的忠诚却总是虚无缥缈。
在对二战的复现中,制片团队有所保留地夺走了拉丹的生命,至此沙基布也逐渐黑化,用希特勒般的方式为拉丹复仇。
全片的视听语言有很多可说道的之处,场面调度也足够精彩,营造出非常生活化的纪实感。
对镜子与画面分割线的运用已经炉火纯青,手持摄影长镜头跟拍都像在暗示着沙基布的居无定所与重心不稳。
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也直指阶级剥削的当代主要矛盾,在情绪上还是很有力度的。
一个聋哑女人的消失是全片的戏眼,戏中戏的希特勒房间与藏在地板下的犹太人又构成了戏剧现实-真实历史的对照,直到最后也死不见尸是全片最好的点睛之笔,手镯的出现明显是在为最后的爆发做铺垫,这本该是最后打点的那样东西。
由此也就显露了编导更想表现的还是现世的阶级矛盾,男主认为很多人伤害他、一层又一层的伤害,他最后的选择是伤害所有人。
不过他自己撒谎和违背诺言。
也成为悲剧发生的一个原因。
爆炸是片子的转折点。
是利益和冷漠还有失去正义感的人群,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当然,是挖掘机将废墟一车一车运走,是几十人联名的铁证如山,所有人都希望一切回到正執,希望事件赶紧结束,而讽刺的是他们所拍摄的故事正是关于一些无法磨灭的历史,浑然不觉自己己经成为罪恶的帮凶,最后的晚宴上,男主茫然无措的坐在那里,一如希特勒亲眼目睹帝国的毁灭,那种绝望的麻木,是整部电影捕捉到的最强音。
4.5⭐1.劳工、犹太、希特勒Shakib在地震中失去妻小,穷困潦倒。
一次在剧组的工作使他戏里戏外都完成了身份逆袭。
戏里他从犹太龙套变成了恶魔希特勒,戏外从日结工莫名其妙变成了电影主演,住所从漏雨的毒气室搬进了红色的道具房。
故事的开头很像网络爽文。
但人们对他的欺辱、冷漠并没有任何变化,休息给他搬凳子是不想把服装弄脏、借2000万是为了把他拖住,将戏演完、“朋友”的勒索、制片人的威胁……使Shakib一步步走向黑暗,从麻木到觉醒,成为“希特勒”,制造了大屠杀。
2.片场、制片人、导演当然灾难的发生男主也有很大责任。
Shakib开始时是个无关紧要的劳工,干活时会摸鱼、偷懒,会有来自“底层”的坏习惯,但不会有人管,因为不会影响到别人。
但现在他现在是电影主演,是在导演统治下的片场,站在聚光灯下,导演、制片人观察着他,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剧组,“陋习”也被放的巨大,自私、懒惰、不求上进,引发了故事的矛盾。
男主违约将情人藏进剧组,情人由于聋哑,没有听到爆炸前的清唱,被活活烧死(没有明确到底死没死,但从铺垫来看是死了),男主悲痛欲绝,怀疑制片人为了让电影继续拍下去,欺骗了他,男主无法压抑愤怒,大打出手。
制片人买通皮条客,跟Shakib说情人没有死,让他放心拍戏,但被男主看穿。
制片人还串通剧组63人签下证明威胁男主,Shakib最终崩溃,拿起锤子,抡向医生,偷了毒药,毒死剧组63人。
然而制片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导演的指示。
导演引爆房子,运走废墟,制造一次一次混乱,却又全身而退。
导演引导男主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最开始沙基卜扮演的希特勒不敢用力扇战俘耳光,于是导演把他叫到一边,跟他说“闭上眼想象一下,如果你爱一个女人,你们一个孩子,突然一天有人把他们撕成了碎片,你会怎么做?
”他回答“我不会扇他们耳光”镜头一转,“希特勒”开枪打死了战俘。
导演象征着上级阶层,制片人,整个剧组都是他的傀儡。
他使使剧组在互相欺骗和仇恨中对立,而自己则坐在幕后,看着一切。
3.“我整个人都在发抖,Shakib!
”在医生说完这句话之后,Shakib的屠杀开始了,整个影厅开始躁动,每个人都喘着粗气,瞪大眼睛看着Shakib一下又一下地抡着锤子,餐桌上人们一个又一个地倒下。
仿佛自己就是Shakib,却无法控制自己。
整个影片基本都是手持镜头,有很好的记事性。
我们可以完全感受到他的痛苦和遭遇。
影片前半段主要讲Shakib在片场的生活,我们会笑他表演时用数字代替台词,会笑他扮演希特勒时的滑稽。
影片后半段话锋一转,矛盾一个又接一个,我们亲眼见证这个搞笑的、前途美好的Shakib一步一步迈向深渊。
直到最后Shakib完全变了,观众已经无法分清他是谁,只知道他被逼疯了,当他挥舞锤子时“我整个人都在发抖,Shakib!
”上述纯属初中牲口嗨,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勿杠
标签里战争加上片名很容易误导人。
《“希特勒”是怎样“炼”成的》
7.0
蛮无聊的一部电影,几乎是快进式浏览一遍。
(剧透)好像在看韩国商业片哦,集Sigma Male爱看的题材为一体,和从良妓女是真爱,为她毒杀几十个人,一切都是上层阶级有关系的人的错!镜头关系和剧情编织做的很不错
所有人撕所有人,最后大家一起死,《小时代》做到的事情它也做到了。又是法哈蒂那一套,伊朗人的抓马真的太劳心了!!前半段略有趣,有非常棒的铺陈和很多不错的调度,中间开始逐渐失控,到最后情绪浓到简直需要喝三两二锅头才能盖下去。这个结局毫无余韵可言,甚至是爽文思路,相信每个人看到最后都想呐喊“毁灭吧”,正好称心如愿…
怎么现在什么坏事儿都能往希特勒身上扯
三星半。对这种手持式拍摄的影片还是不适应,镜头抖动明显。影片开始较为平淡,在聋女拉丹追至片场后剧情急转直下,矛盾冲突愈来愈烈。片名很有意思,男主角在片产扮演的是纳粹头子,其最后采取的屠杀手段也相同。沙基布是位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挣扎于生活底层,其最后的大声控诉“没人在乎我们的死活”比较能赢得人们的共情,但他不听朋友劝告与聋哑妓女厮混在一起,罔顾要求将聋女藏至片场地板下,善恶不辨,明知自己没能力还企图救赎原本不存在的爱情,拉丹因听不见被意外炸亡,其责任更大,并不值得同情。用屠杀去对抗掩盖真相的冷漠,无知,可怕。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相似。纳粹也许会被消灭,但人性之恶总会以其他形式存在,不断撕裂这个世界,奴役人类的肉体,扭曲人类的心灵,最终引发世界大战。
剧情设计上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所以我觉得算半部好片。但是我无法跟主角人物共情,加上我觉得这是他们的社会常态,也好像见怪不怪了。开始讽刺后来荒唐。
2.5
不太好,很激烈的类型化故事用很缓慢的叙事,而故事高度又很一般,希特勒的隐喻也不高明
双标废柴垃圾报复社会。
设计感太强,用力过猛,但演员都很好。
穷人不讲情理心中怀异 美女等待救赎乐善好施
2022年威尼斯地平线单元。剧组里饰演希特勒的演员突然病发,于是跑龙套的成为主角,权力关系的天平开始倾斜,故事便开始。比刻板印象里的伊朗电影更跌宕起伏,但本质仍是一个道德故事,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的道德选择使之无益于独裁者,而促成悲剧的也有沙基卜(普通人)的谎言。
很讨巧的剧本,最后的处理也很狠(而且个人觉得这种狠=恨特别能为我国人民共情)。不过感觉既然加入了电影片场的设定,还是想看到更多超出社会派视角的东西。尤其是后半段为了突出戏剧性把情绪推向高潮的决定,缺失了开头铺垫劳务问题、片场秩序、角色错位时那种游刃有余的姿态,有点可惜。
4.5。巴貝拉對《新秩序》式電影的嗜好已經從主競賽漫延到地平線了。出現此種通過堆積苦難和極端事件剝削底層的影像,分明是創作者思考意識和表達深度的問題,不要跑去怪罪法哈蒂束縛了伊朗人的思路。
很纯熟的制作,就是会让我好奇伊朗的电影工业成熟到什么样子会产生这样的片子的程度,以及他们的审查机制是什么样的。。。映后听到有人讨论灾后创伤心理干预多么重要,呃。。。倒也没错,但显然不是重点。。。当然,有得反思是好的,但片子更令我惊讶的是我许久没有在电影中或者任何文艺作品中遇到的确令我也不知所措的道德困境了。
我真你吗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