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停车》。
原来水泥森林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困境里挣扎。
金盆洗手的黑社会大哥。
你以为他谈定,你以为他超脱,你以为他是大隐隐于市的高人。
但是,拜托,这是生活不是武侠小说。
他在理发店里归隐是因为艰难而并非透彻。
他用一只手赢了比赛的时候,也会意气风发。
他站在夜色里的时候,也会无限苍凉,他说,这手不知道在疼什么。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倘若可以,愿意一直虚荣的活在荣耀里,可现实会告诉你,时不我待;现实会告诉你,你只剩自我安慰和回忆。
欠债的裁缝。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了不起,我们常常觉得生不逢时,我们常常觉得这小小的一片池塘,怎容得下我们乘风破浪的伟大理想。
于是我们想要改变,我们不停的离开,我们不停的寻找,然后,在走了好久之后发现,我们竟然依旧一无所有。
小裁缝告诉你,他从香港来到台湾,又从台湾去广州,然后他在这街头,被泼了一身白漆。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想,永远比做要容易。
内地来的妓女。
她曾经有一张干净的脸。
她曾经在风里骑着自行车。
她曾经在火车上对那个未知的城市满怀憧憬。
后来,后来,她化了很浓的妆。
她面对那些侮辱无动于衷。
她一遍遍的问,什么时候债能还清。
你瞧,这生活真像围城,我们永远羡慕仰望着墙的另一边。
可当你真正到那边的时候,却又想要逃跑。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又以为奋斗就可以实现梦想。
四楼的皮条客。
他是坏人吧。
他是坏人吗?
坏人养着两个兄弟,一个是傻子一个吃素。
坏人和傻子兄弟在车上为了无聊的鼻咽癌絮絮叨叨。
他们做着一份叫人发指的工作,然后用最粗俗的方式互相关怀。
生活,好像并没有因为他做了坏人而变得不再琐碎。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之4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为着生存,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把自己变成坏人。
可还是得忍受生活的琐碎。
三楼的老夫妻。
他们一直等着儿子回家,然而儿子早已死在狱中。
他们的门一直不关,是不是渴望着生活里该有些奇迹。
他们给自己变了一个童话,然后,日复一日到自己都相信这个童话是真的。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我们一直仰望着那些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一次又一次的欺骗自己美梦终会成真。
好吧,好吧,这生活真的就像是那做坏的蛋糕,它坍塌着,它丑陋着,它莫名其妙乱七八糟。
好吧,好吧,这生活真的就像那尴尬的鱼头,它意外丛生,它进退两难,它啼笑皆非荒诞不堪。
可是,老板娘说,蛋糕虽然做坏了,可依然好吃。
可是,我们看着陈莫无所适从的面对那个鱼头,竟会莞尔。
影片的最后,陈莫在隧道里开着车,他说,无论怎样,我们都要一直向前。
生活,总该继续。
庹宗华(黑老大),干,戏真tmd好~贾孝国(嫖客),又听见他的浑厚男中音~九孔(出租司机,疯狂赛车里的李法拉),就像片子里他说的,他的志向真的是想当一名飞行员~高捷(断手理发师,疯狂赛车里的枪手一号)……桂纶镁又是反叛出场,看来再也不打算演乖乖女了。
如很多人破口大骂的,为什么又是东北小姑娘(抚顺)演性服务者?!
干!
另,似乎骂粗口还是得普通话,不然不给劲~
结构上看,很像昆汀的《落水狗》。
同样是由一个事件开始,然后从这个事件的参与者各自的故事往前展开,最后回归到开头的事件。
虽然片中已经安排了各种巧合,比如鱼头掉进马桶里,妓女李微在片尾意外脱身等等,但影片所表现的荒谬感依然略显不足。
很显然,导演试图在叙述技巧上下功夫,但因为这些技巧都有很强的模仿痕迹,所以看起来也就不那么新鲜了。
影片在黑色幽默之余加了很多感情戏,包括爱情、亲情和友情。
且笔墨很重。
这些感情戏掩盖了叙述技巧试图展示的荒谬感。
会让观众把重心移到情感上。
这是导演的失败之处。
[停车]的最大看点在于云集了台湾地区的诸多好演员,这些演员也个个在或多或少的戏份中拿出了看家本领,未辜负各自名声。
不过剧本的莫名其妙和导演的控制乏力,浪费了一场本应成为年度盛事的彪悍群戏,实在可惜。
首先从“停车”这事儿说起吧,起因就是母亲节那天,陈莫为赶回家与关系紧张的妻子共进晚餐,把车停在路边去买蛋糕,回来后发现车被挡住,于是一夜之间,遭遇了各式怪咖及各种霉事。
全片最根本的动机,毫无疑问应是陈莫回家的急迫心理及归不得的现实窘境间的矛盾,但我实在没觉得陈莫有多想回家,也没看出他回个家究竟有多困难。
第一次被挡时,陈莫为何要在老夫妇家中停留那么久,善心发作得过于泛滥也太突然;第二次被挡,先前坐到蛋糕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什么不凑活一下直接开走了,当然了,竟然还有闲情玩桌上足球,就更让人目瞪口呆了;第三次被挡,陈莫何必与阿宝费那么多不在重点的口舌,直接让他把车挪开不就完了;第四次被挡,这绝对是他自己在长寿仔理发店中磨蹭所造成的。
总之,陈莫轿车的数次被挡,完全是其咎由自取,对于这样一个活该倒霉的人,还是省省自己的同情心吧。
仅此一点,便使全片可信度尽失,更遑论其它各种问题更是从始至终层出不穷。
影片试图借停车格隐喻人生,通过陈莫的遭遇,牵扯出各式人生困境,于是我们看到了老年丧子的老夫妇、蜗居理发店的前黑帮老大、被人追债的裁缝、被迫出卖肉体的妓女、生意难做的皮条客、无法生育的年轻夫妇。
但所有人均未能充分展现其困境之困,亦未有挖掘其困境的根本所在,无一例外停留在浮光掠影,让人无法感同身受。
影片对于众人背景的交待,更只是简单的剧情闪回,生硬刻意之余,也愈发拖慢了影片本就拖拖沓沓的节奏。
最莫名的是影片结尾,陈莫打倒了皮条客,让妓女得以逃脱,还救走了被人追债的裁缝。
编导对于问题的解决之道,太过简单粗暴,也太过一厢情愿。
而陈莫把老夫妇的孙女带走这一举动,更是匪夷所思,让人不由产生如下疑问:他为何要把这个毫不相干的女孩从爷爷奶奶身边带走?
女孩的爷爷奶奶为何会同意让一个陌生男子把孙女带走?
双方的行为实在都不是正常人类该有的举动。
说实话,影片不乏一些神来之笔,比如洗手间中的鱼头,比如没有精神的巧克力,比如最后一次把车挡住的年轻夫妇。
而且摄影、音乐、美术等技术层面,亦是可圈可点。
但初次拍摄剧情长片的广告导演钟孟宏,显然不知该如何让剧情自圆其说,把一个好端端的故事讲得漏洞百出,让人贻笑大方。
暂时,我是顶《停车》先。
过后继续研究台湾电影~ 前两天看了《女人不坏》,还可以,除了周迅不太搭调之外,其他的看起来都不错。
总觉得周迅的灵气好像没有了一样。
应该是对桂纶镁感兴趣,所以专门搜了她的电影来看,今天下午看了《停车》,很赞,强力推荐。
台湾电影,在我这里就一直跟侯孝贤的电影划等号,看完《海角七号》就有点这样的感觉,但总觉得《海角七号》还差一点点厚度,这部《停车》非常侯孝贤。
一部电影,如果落点不是在爱情上,会厚实很多。
当然《海角七号》也不至于过分单薄,它的叙事始终是侯孝贤式的。
这种叙事本身就有它的厚度,我想这种叙事手法可能就是台湾电影很明显的标签。
(其实不只是电影,当下文艺创作的落点着眼在爱情上只能是一种减损。
) 《女人不坏》的叙事都有点台湾电影的感觉。
继续说《停车》。
说这部片子完美肯定有些溢美了。
不过好的地方是有些镜头把情绪给带出来了,是靠镜头就带出来的,而不是演员的演技或者台词。
这就是电影叙事高一层次的标准了。
比如:张震进入公寓三楼死了儿子的人家,进门时候,镜头没有张震的脸部表情,(其实不只是没有脸部镜头,这个镜头没有一个着落的点,它没有把摄影点置放在实体的物上推进或是怎样其他的描绘,可以称为一个空镜头?
)却能让我感觉出他内心的诧异惶惑甚至有点恐惧的心理,这种心理跟个人体验有关,折射出张震饰演的这个角色的个体经历以及由这些经历形成的角色性格特点以及内心情绪,这个时候镜头为何要这样置放和推进,很有张力,很有意味,很见心思。
影片的节奏和调调也是我喜欢的,缓慢的,却不拖沓或者让人哽咽的。
其实有几个地方我是有点哽咽的苗头的,可是视点一转换,调子就明朗起来了,这明朗也不是倏地一下,是悠然的,缓缓的,就像溪水流淌到转角处岸边的草慢慢嫩绿起来,嫩绿得让人不由得想掐掉一根嗅一下这色泽的芬芳。
比如:倒霉的张震坐一屁股奶油蛋糕后跑去理发店的洗手间清理那一段,之前都觉得张震那一连串不顺畅的遭遇与赶着回家的心情之间那种碰撞已经很让人透不过气来了(观众看到这里照说都会有切身感受,那种碰撞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发生,所以很真切地感觉出想哽咽),突然就有了进洗手间清理这一段,衔接非常自然,然后就有了在洗手间里那段本片最闪光的部分,在我看来最闪光的部分: 洗手池里泡着硕大的鱼头,张震把鱼头挪开才能清洗,然后他就很怕脏地去拿那个鱼头,然后鱼头就掉进旁边的马桶里了。
这段幽默死了,加上配乐很讨巧很受用,张震这里的表演也精湛无比。
还有就是这里埋下了一个伏笔:影片到最后他还被邀请一起喝这个鱼头熬的汤,他看着端给他的汤里人家好意特地为他盛的鱼眼睛,自己差点没呕出来,到底是喝没喝呢,这个悬念很拉动人,看后面这段的时候心里有被拉着的感觉,但同时又忍不住要笑~让人不免总想说一句:呵呵,自作孽不可活啊~ (这种境遇其实也是很切身的,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多了去,免不了要自嘲一下的~) 非常之黑色幽默,又是台湾式的,看过《海角》的就知道。
其实我看这个片子是想看桂纶镁,但是虽然主演写着桂纶镁,实际上,她的表演不多。
怎么说呢,论表演吧,其实说不上多好,看她主要是抱着是对新生力的一种观望心态。
不过在《女人不坏》里,我觉得她比周迅有看头。
这么说吧,影片里总是想看她那部分剧情的起伏,这可能和编剧也有关系,但是如果表演是负分,编剧就是100分,观看情绪也会衰减。
桂纶镁在《停车》里演的张震的妻子,结婚4年,为不孕的事情婚姻亮红灯。
她的几段戏的镜头和画面感觉我都不喜欢,那段她的梦以及在讲述这个梦时的画面太强烈的MV的味道,有点呛人。
杜汶泽在里面演了一个香港来的裁缝,他那一段,我嗅到了王家卫的味道,非常王家卫,个人臆测是导演在致敬或者挑衅?
呵呵~ ……总之很不错的电影。
PS:看完查了一下,才知道它是08年的金马遗珠,才有点恍然~ 而且这个叫钟孟宏的导演拍MV,可能在处理桂纶镁那段时是迎合桂纶镁粉丝层的审美取向吧~ 再有就是侯孝贤的《最后的时光》曾邀他担任其中一段的导演后因资金问题没能上任。
查到的这些资料多坚定自己的审美水准的,哈哈~ 2009年3月23日
事实上我是在昨天看过《高兴》之后看的这部电影,所以你要明白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不错。
google之后发现导演是广告片MV导演,本片却没在手法上留太多迅速切换的蛛丝马迹,又一惊艳。
剩下的却是安静下来的片子本身,这是一部描写城市的电影,不管路程有多近,高速公路是否出现,这事实上是一部公路片。
我心目中的电影是角色合理的,也就是说故事中的人会做一些你认为他遇到这种情况确实会去这样做的事,《停车》并不合理,不是别出心裁,是不合理。
因为荒谬并不荒谬,黑暗不怎么黑暗,人性也不够有说服力。
张震的角色本该是一个平凡视角看城市的路人,片子里却描绘的像神。
正义,在真实的城市本就显得不合时宜。
在2009年,也没有人会觉得卖淫是一种可怜的营生。
如果说生活本身就是对城市居民的捉弄,那我只能说导演心太软,最惨也不过如此?
但是这仍旧是一部好电影,无论初衷和细节,因为昨晚我看的《高兴》。
记得台湾某综艺节目聊到男性生理话题时,高凌风大哥追问一医师:你看我拿烟的姿势还可以吧?
还可以吧?
自然,说这话时,他手中夹着的烟卷高高挑起,好像一朵不落的旗帜。
而《停车》这部片里,张震出场时叼起的烟卷则好似在袋中受尽委屈,呈垂头丧气的「へ」状。
看到这个镜头时,我促狭地想,导演给出这个镜头,大概是在有意暗示什么。
这个悬疑直到电话那头的老婆出场之后,方才解开。
整部电影都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焦虑/苦闷。
生不出小孩,苦闷;小孩消失很多年,苦闷;客人难搞,苦闷;手下不听话,苦闷;躲债被揍,苦闷;黑社会不好混,苦闷;飞行员改行开出租,苦闷。
对于种种苦闷,大家给出的一致回答是:干!
这个“干”字及其同义语虽然在电影中出现很多次(有兴致的人可以数一数有几次),但全片一次实质性的性行为都没有出现。
由此我们可知,面对操蛋的现实,咒骂不仅不解决问题,本身也沦落成了一句无力的空谈。
算不上“很苦闷”的人大概只有理发店老板,我相信能和一个陌生人玩得很开心的人,是拥有真正平和心态的人——但我也相信,他拿不出一支烟要靠他人帮忙时,心里肯定也恨恨地骂了一句。
陈莫不想回家,因为他不想面对妻子!
夫妻俩很想拥有自己的孩子,偏偏造化弄人,他的精子和她的卵子相互排斥,这种医学上不知道有无的症状,用在电影却好像恰到好处。
给老婆买个蛋糕,或许只是为了缓解他们俩之间紧张的情绪,所以他很注重蛋糕的选择,以致他对老板娘说了一些很无厘头的话“你这些蛋糕看起来很没精神呢!
”很显然,他对这个蛋糕的要求之高,生怕蛋糕会引起妻子原本就不安的情绪。
因为这个蛋糕,他的车给别人的车挡住了!
他暂时无法回家,然而他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无奈,而不是一种焦急。
这和影片开头他站在一块玻璃前犹豫不决形成一个很强烈的呼应。
影片一直在强调今天是母亲节,这是揭示母性的伟大,同时也在给主人翁一种讽刺,你的老婆当不了母亲!
因为你们无法拥有孩子!
所以陈默在寻找不到车主,却为了一个失明的老妇和一个无父无母的小女孩而回头!
他为的是圆一个老妇作为一个母亲的梦,也是为了那个失去妈妈的小女孩!
妓女出现的那几段同样离不开对母亲的描述,她为了抚养母亲而到台湾当妓女,每次问及何时可以还清债务,都因皮条客的一句“我都交给你妈妈”而变得无言以对。
为了母亲,妓女也只好忍气吞声地干下去,哪怕客人的要求很变态。
电影《停车》里。
24岁的李薇从16岁开始在工厂里做工,到第八年,她下岗了。
遇见大宝,大宝带她去台湾。
逼良为娼。
那一段。
电影里明确地写着那是2006年。
电影里面的大陆,工业气息眼中,充满了破落的气息,搪瓷缸,老式热水瓶,斑驳的墙壁,濒临困境的工厂,下岗的职工。
和台北鲜明的现代化气息相差太大了。
不否认现在大陆没有这样的景象,但这看起来更像96年甚至更早的大陆吧。
而他们眼中的大陆人对台湾了解甚少,已经到了闭塞的地步。
火车上还很淳朴的李薇和大宝有一段谈话。
李薇问台湾是什么样子的。
大宝说:台湾是一个岛,中间有山。
.......云云。
都是一些很常识的话,可是李薇睁大了眼睛很向往的样子。
我当时很惊讶,这是台湾人眼中的大陆?
大陆人眼中的台湾?
2006年我每天都追看《康熙来了》《我猜》,我每天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到最新的版本。
我自己并未觉得海峡两岸有多么闭塞,我以为两岸的民间文化交流通道早就被艺人商人和互联网打开,虽然我知道仅仅是看台湾人写的书演的戏做的综艺节目并不代表了解台湾——甚至连皮毛都没碰到。
但我想我们对台湾的了解还不至于到未知之境那样。
况且更早更多更广泛更全面接触和了解台湾的人实在太多了。
一个20多岁的人,放在96年,说她不知道台湾是什么样子,我相信。
但我不相信它会发生在2006年。
虽然我们常常回望过去总觉得过去落后一些,贫穷一些。
但我还真没感觉的09年和06年有啥区别。
开台湾综艺节目也是,很多到内地掘金的二三流艺人,来了一两次大陆,就觉得自己对大陆了若指掌,甚至为了那一点点的通告费,在节目上口沫飞溅的大讲大陆的坏话。
这不好那不好——其实你又对对岸了解多少呢?
大陆人民也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当然,我们看着台湾人自以为了解大陆而高谈阔论的时候,会觉得好笑。
可能他们也会。
也许他们一边想大陆人真是对台湾一点都没了解,一边冷笑说:还不懂装懂。
事情都是这个样子的。
you know。
I know。
我们总以为自己了解对方而对方不了解我。
人和人之间都是。
也许人生的意义在于如何正确的浪费时间一次意外的停车事件让张震无意间闯入了很多人的生活从而也带我们进入了台湾社会不同阶层人的生活状态张震桂纶镁原本一对幸福的夫妻却因为不能生育而使家庭濒临破灭张震一上场就处于一种近于野鬼般的空洞飘忽状态中甚至他与蛋糕店老板娘的对话中都透着那股子无聊直至最后一句“老板娘 我只是要买个蛋糕而已”而后遇到退隐江湖独臂理发师这位曾经的江湖大哥如今似乎已经看破红尘在剧中真是一位穿针引线的人物而他的那件破旧的理发馆也成为了影片的最重要的中心舞台张震多次的从这里出发走进不同人物的所在的小舞台理发馆的破旧失修 狭小肮脏的厕所 这些更映照出人物苦闷彷徨的心境与晦暗蹩脚的现实从这里 张震又遇到了与小孙女相依为命的老两口这个唯一还没有卷入社会 内心纯净如清泉的小姑娘也成为了最后影片走出阴霾的希望然后张震又遇到了被黑社会追债的杜汶泽当然 杜汶泽饰演的人物依旧吊郎当且无厘头最后是多次擦肩而遇的东北女孩张震的出现无意间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却正如老太太说的 他是上天派来帮助他们的人张震了却了两位老人最后的心愿也因为与卖淫团伙头目的一场撕斗让被骗来卖淫的东北女孩有了逃生的机会对于张震自己最后和他一起离开的小女孩似乎也预示着他和妻子之间那岌岌可危的关系与濒临崩溃得生活将要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难得这样一部有中国气质的文艺片,故事饱满,内涵丰富,镜头迷人,表演称赞。钟孟宏这个科班出身的电影人编、导、摄影于一身真是让人惊喜,去年的第四张画手法就更加娴熟了。光是张震和桂纶镁的夫妻档就不该错过。。。
干。
不是看在张震,金士杰,高捷,庹宗华等都是我喜欢的演员的份上,这等烂扯之片差点没有看完
还真是故弄玄虚且做作的台湾文艺片啊,鼻咽癌那段还蛮搞的,受不了老夫妻和庹中华两段,2得不一般
安静的热闹。张震不错。
细节上看有几个好蛮不错的处理,东北姑娘毛巾擦手的那段,最后张震带走小女孩那段。但电影整体来讲,略显凌乱。
从这片开始开始喜欢上这个导演。
我怎么还是觉得张震和戴立忍长得真像..另外,火车外面!!让我多想加颗星
关于结局收笔的这件事,是我看这部片子就一直在尴尬困惑存疑且既担心又期待的地方,张震的角色看似如此平凡简单的男子、错综复杂的几条人物轴线……退隐大哥、年迈老夫妻、失去双亲的小女孩、捡垃圾的阿婆,卖淫的大陆妹、皮条客和他的兄弟、西装裁缝师!说是人生巧遇硬碰在一起我还可以相信!但怎么导向衍伸的电影价值与寓意,这才是导演呈现一部电影的存在价值不是吗,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鱼头和一些人物设计有点意思,但操控起来明显力不从心啊~整体节奏十分古怪`
我觉得应该给那个鱼头评最佳配角
仍然是节奏的问题,到桂纶镁出现的时候已经无聊到蛋疼了;其实钟孟宏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只不过缺少一部让我们爱他爱到不行的电影,看完后会反过来包容他电影中的所有不足,相信这样一部作品会出现的....
讲得什么?
鬼打墙
停车都能停出这么多事情...
刚刚踏入好片的级别,但又不是那么好,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故事的整体性上,结构被拆散了,关联和纠葛也没缠绕在一起,比起《旺角黑夜》差了不少。同时故事也略显荒诞,不是说不好,就是这个荒诞不像别的电影那样容易接受。本片最出色的要数表演了,张震、杜汶泽、高捷、戴立忍、桂纶镁和金士杰很棒!
装模作样,煞有介事
忽悠到钱版的电影学院学生作业
干
两岸三地,一个遥远的波士顿,被砸的"poston"...要凑在一块,确实勉强了...